查看原文
其他

有这种基因型就不易感染新冠?对不起,您想多了

尹哥聊基因 尹哥聊基因 2023-01-14

点击上方蓝字关注“尹哥聊基因”

任何病毒都不能感染所有人类(比如有CCR5 del32的不容易感染HIV-1型,比如有些人打了无数次乙肝疫苗就是不产生抗体),不过这个原因不一定是某一个基因决定的,可能是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。

至少到这一刻的证据,人类对于这一次的新冠病毒还是普遍易感的(当然,生命科学唯一不例外的就是例外,参考这个老哥,当然他的原因还不知道)。

△生命科学唯一不例外的就是例外

很多网友总结,新冠这个病毒很仗义,每家基本都会留一个做饭的。尹哥也发现,身边的同事一波一波被感染倒下,但有一小部分至今都还没阳,比如尹哥自己,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“天选之子”吗?

新冠疫情这几年,也有很多科学家对易感和不易感新冠病毒的人群做了各种分析,希望找出隐藏在幕后的真正机制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这不,最近就有人发现:

原来有些人很难感染新冠病毒,是因为他们携带一种名叫‘HLA-DQB1*06’的强大基因!

细品这句话,其实漏洞百出!

漏洞一:HLA(Human Leukocyte Antigen,即人类白细胞抗原)基因每个人都有!

它在人类6号常染色体短臂,是人体最复杂的基因复合体,HLA蛋白是非常重要的免疫应答部分,它们在各种有核细胞的表面,能检测到内源外源的异蛋白并呈递出来,激活身体的免疫反应,灭了异蛋白。由于其核心的免疫呈递作用,HLA也是移植的必要条件之一,供受者HLA不匹配越多,移植后的排异反应一般也越大。中华骨髓库是全球最大的中国人HLA基因分型数据库,已经有超过318万的库容,是全球华人坚实的健康保障后盾。

洞二:表达错了!

根据HLA国际数据库,对于基因的各个位点(包括HLA-AHLA-BHLA-CHLA-DQB1等几十个)与相关基因序列进行了编号,因此,“HLA-DQB1*06”是HLA基因DQB1位点06编号血清学水平的基因分型结果,是低分辨率的分型,大白话讲就是一个很粗糙的分类,携带这个亚型结果的人群在不同种族的比例可以高达37%,可以超过1/3的人!那“强大的基因”会不会太普遍了呢?

但这个结论言之凿凿,肯定是有出处的吧,还是老办法,尹哥找出原文一看究竟。结果发现,这是引用一篇2022年牛津大学发表在《Nature Medicine》的文章,但原文研究者表达的并非上述结论!而是被后续的报道误解并夸大了。

原文《Human leukocyte antigen alleles associate with COVID-19 vaccine immunogenicity and risk of breakthrough infection》报道的是在一项英国的ChAdOx1 nCov-19新冠疫苗临床试验项目回顾中,发现携带DQB1*06基因亚型的人群在接种后的特异性抗体反应有一定的优势,并在应对“突破性感染”时具有一定的优势(HR=0.63,p=0.02),但这些微小的差异在临床的价值也很低,所以所谓的“天选之人”其是不存在的。

另一篇文章提到:

HLA-B*15:03亚型基因也是‘天选之人’的强大基因,对新冠病毒以及其他几种冠状病毒有较强的抵抗力。

于是我们马上检索了这个基因亚型在人群的比例。结果发现,这个亚型在中国人中的比例的确非常低,赵桐茂老师的《骨髓移植HLA配型》基因频率计算约为一万人就2.4个携带。但是在德国骨髓库的数据,300万德国裔捐献者HLA-B*15:03携带的比例则是万分之12个。这么低的群体比例,需要验证强大的优势也很难了。

与‘天选之人’相对的,就是一些非常易感的人群,其背后的基因则被戏称为“大冤种”基因。

“大冤种”基因被安在“HLA-B*46:01”头上也是哑巴吃黄连,说是携带这个亚型就更容易发生重症。可怕的是,这个亚型在中国人群的携带比例非常高,南方人群高达0.13,北方人群0.06(基因频率测算),难道冠状病毒攻击起来还更喜欢挑南方的“软柿子”捏?

至于HLA和新冠病毒的易感性和保护性之间没有关系,这个结论在2021年时,就已在一篇专门的研究中得出。

其实,尹哥也认为,易/不易被新冠病毒感染,背后肯定有基因的因素,但相关并不是因果,也就是说,基因并不是决定性的。千万不要把所有没有被感染的功劳,简单地归结在基因身上,而忽略了疫苗、防护、锻炼、免疫等的意义。

还是拿尹哥举例,尹哥自认为本来基因就不差,但还是会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重清洁和防护。此外,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疫苗,尹哥已经注射了6针新冠疫苗(其中三针是作为临床试验志愿者)。比起“天选之人”,尹哥更倾向于认为,是针对这次流行毒株注射的疫苗带来的保护。

现在,全球科学家们都在努力研究新冠相关的课题,为了保护人类共同健康使命潜心钻研,希望每一个结论的得出都是经过仔细推敲的,以免误导大众

(同事王蓓在本中亦有贡献,感谢~)

附:

以下为在www.allelefrequency.net检索的信息,可以看到中国发表的文献记录,B*15:03的频率非常低,但是在德国裔骨髓库的数据中频率不同。

以下为在www.allelefrequency.net检索的信息,可以看到中国发表的文献记录,B*64:01的频率非常高。

 参考资料:

[1] Mentzer, A. J., O’Connor, D., Bibi, S., Chelysheva, I., Clutterbuck, E. A., Demissie, T., ... & Knight, J. C. (2022).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alleles associate with COVID-19 vaccine immunogenicity and risk of breakthrough infection. Nature medicine, 1-1.

[2] 赵桐茂,《骨髓移植HLA配型》,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 ,ISBN: 9787547826614

[3] Gutiérrez-Bautista J F, Rodriguez-Nicolas A, Rosales-Castillo A, et al. Study of HLA-A,-B,-C,-DRB1 and-DQB1 polymorphisms in COVID-19 patients[J]. Journal of Microbiology,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, 2022, 55(3): 421-427.


— END —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